He 177轰炸机
20世纪30年代德国研制轰炸机
He 177轰炸机,20世纪30年代德国研制轰炸机,采用了悬臂式中单翼布局,机翼为单翼梁、承力蒙皮结构。内翼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外翼为梯形。机翼后缘装有液压驱动的富勒襟翼。每片副翼上各装一片平衡调整片,内侧调整片为弹簧平衡,外侧调整片可由飞行员在驾驶舱内调节。机翼前缘装有加热除冰装置,它通过将一个燃油加热器产生的热气引入机翼前缘来避免机翼在飞行中结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战期间的德国空军基本上是一支纯粹的战术空军,装备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战术作战飞机,拥有强大的战场打击能力。与数量众多的战术飞机相比,德国空军装备的重型轰炸机的数量却少的可怜,极度缺乏战略打击能力,战后许多西方史学家在评论二战德国空军时,将其讽刺为“德国军队的年轻女仆”,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失之偏颇,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国空军因缺少重型轰炸机而导致战略轰炸能力匮乏的客观状况。
德国空军虽然缺少重型轰炸机,但这并不代表德国空军高层不重视这类飞机。早在纳粹上台之初的 1933 年 2 月,德国便提出了代号“乌拉尔轰炸机”的重型轰炸机开发计划,并先后研制出道尼尔 Do 19 和容克斯 Ju 89 两种 4 发重型轰炸机,但在 1936 年 6 月 3 日德国空军总参谋长瓦尔特•韦弗因空难身亡后,德国的重型轰炸机计划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乌拉尔轰炸机”此后受到冷落,最后在 1937 年 4 月 29 日被取消。纳粹德国的第一个重型轰炸机计划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研制历程
在“轰炸机 A”计划提出后不久,帝国航空部(RLM)对设计规范作出了较大调整,将轰炸机的俯冲轰炸角度提高到 60 度,航空部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Ju 87 俯冲轰炸机的影响。二战前,德国轰炸机上的标准轰炸瞄准镜是格茨 Vizier 型,其水平轰炸精度极差,而俯冲轰炸的精度则要高的多,这一点在对付移动目标时表现的尤为突出。受俯冲轰炸高精度的诱惑,航空部要求重型轰炸机也必须具备俯冲轰炸能力。然而重型轰炸机以 60 度角俯冲时会产生巨大的应力,亨克尔为此不得不加强 P.1041 的结构强度,以承受俯冲轰炸带来的巨大过载。
  设计的修改导致飞机重量大幅度增加,对飞行速度和航程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使航程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设计人员只得进一步增加飞机的载油量,但此举反过来又造成飞机重量的再度攀升。飞机重量的增长同时促使亨克尔重新设计起落架,原设计是使用两个单轮主起落架,向外收入翼内。修改后的设计是在发动机短舱下装 4 个单柱单轮式主起落架,外侧两个起落架向外收入翼内,内侧两个主起落架向内收入翼内。当然,这一设计也增加了飞机的重量。
技术特点
He 177 采用了悬臂式中单翼布局,机翼为单翼梁、承力蒙皮结构。内翼的平面形状为矩形,外翼为梯形。机翼后缘装有液压驱动的富勒襟翼。每片副翼上各装一片平衡调整片,内侧调整片为弹簧平衡,外侧调整片可由飞行员在驾驶舱内调节。机翼前缘装有加热除冰装置,它通过将一个燃油加热器产生的热气引入机翼前缘来避免机翼在飞行中结冰。He 177 的机翼前缘装有两个油冷器,冷却空气从其前端的方形冲压进气道引入,冷却空气的流量由油冷器后方的调整片控制。此外,He 177 的翼下还可挂载 Hs 293 滑翔炸弹及其他重型武器。
性能数据
He 177轰炸机参考数据: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0 10:28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